峇株巴辖市华教起源

峇株吧辖在1893年开埠,之前已有大批华人从中国南渡,落足于此,并参与开荒辟地。当他们成家立业之后,就想到后代的教育、传承与发扬祖先的文化。于是在1908年,先贤们成立了《中华商务局》,1911年在商务局设立《启蒙学堂》,这是峇株吧辖市华文教育之滥觞。1917年,中华商务局改名为中华商会,启蒙学堂也改名为正修学校,同时另办中华女校。1910年,一批青年,以启迪民智为宗旨,创组益群书报社,并创办爱群学校。1931年由中华商会主办之正修学校、中华女校与益群书报社主办之爱群学校进行合并,正修为男校,爱群为女校,成立正爱董事会,统筹统办。1939年8月27日,峇属华校学生会考委员会召开会议,委员长粘东生先生倡议发动筹办华侨中学。会议推举粘东生、赵丽生、蒋才品三位先生为发起人,组织筹办委员会,获各界热心人士捐献4万余元。另一方面,热心家林有谅先生与林和盛先生昆仲与陈宣羌先生先后赠送校地。1940年3月初动工兴建课室与礼堂,7月中旬竣工。7月25日开课,8月27日举行落成典礼。至此,峇株吧辖市区已建立了华文中小学的教育体系。

马新沦陷,各校停办

正当各校校务蓬勃发展之际,太平洋战争爆发。1941年底,日本南侵,马来亚与新加坡沦陷,各校停办,历3年零8个月。

战争结束,各校复办

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第2次世界大战随之结束。正修学校、爱群女校,华侨中学,在中华商会协助下,先后复办。当筹备复办华侨中学时,徇中学区华族居民之要求创办华侨小学,于是组织《华侨中学、正修学校、爱群女校、华侨小学董事会》,简称:四校董事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