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教典范~白纯瑜校长

白纯瑜校长

白纯瑜校长,祖籍中国福建省安溪县。1922年2月6日出生于槟城书香世 家,天生聪颖好学。1945年毕业于中国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,曾在云南省箇旧中学任教。当年他获录取进入清华大学研究所,但未入学,原因是他同时也考取 《庚子赔款》奖学金赴英国深造(庚子赔款奖学金,每年只录取2名全国优秀生赴英国深造)。由于中国内战,导致政权易手,白校长只好匆匆回来马来西亚,在槟 城星槟日报担任电讯翻译与韩江中学执教。白校长中英文造诣精深,在3个小时内,可翻译5千字。可见白校长对翻译速度之快速。1958与1959年间,白氏 受邀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,研究英文作为第二语文的教学法,考获教育文凭。

1955年,严元章博士出掌华中校政。白校长偕夫人杜继彦老 师,携眷南下峇株华中,在华中后山老师宿舍一住31年。1955年至1960年,白氏任英文科主任兼英文导师;1961年至1985年担任华中校长,长达 25年,是全马华文独中校长任期最长久的一位,且对华中作出不可抹灭的贡献。

白校长的办学理念,他主张《办学主要是以人为对象,不是以考试为对象》,同时,他也秉承严博士的教育理论,提倡因材施教,确保学生成人成才。

对 华社办华文独中,提倡民族教育,发扬中华文化,白校长极力支持民族教育的立场,始终坚持不变,坚决不接受华文中学改制,以免变质。他强调《由华社资助的独 中,将会有苦尽甘来、有光明的前景》。因此,他坚持,民族教育,必需以母语母文为教学与考试的媒介语文,除了英文与马来文之外。1976年,全国华文独中 工委会在森美兰州波德申举行全国华文独中第一届行政人员研讨会,讨论独中之课本与考试媒介语文的问题,北马区的独中多主张独中生应参加政府考试,而走国中 路线,大家争论不休。白校长独排众议,坚持华文独中必须用华文课本,华文为教学媒介语,否则即乖离了华社办独中的立场。他强调,华社办独中之主旨在于提倡 民族教育、发扬中华文化与维护民族的尊严。

从白校长的言行中,充份展示了他对发展民族教育的抱负与专业的情怀。

1973 年12月16日,董教总会议通过的《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》,白校长为这份纲领性的文献内容,积极的作出贡献。此外,白校长自1975年至1985年,担任 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属下的统一考试委员会、统一课程编纂委员会和师资教育委员会咨询委员,为独中复兴运动,从事实际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,为独中作出重大 的贡献。

华中在白校长掌政下,经过多年的实践后,在1975年之前,独中尚未有统一考试的年代,华中的学生,凭着本校高三的成绩,可以到欧美各国大学深造,打破了学科不改用英文本不能到欧美国家升学的神话。

白校长于1961至1963年间,任教总副主席,这期间发生林连玉与严博士事件是华教处于最低潮的时刻,人心惶惶,他仍然以大无畏的精神,接任《教师杂志》主编一职,极力维护教总,令人敬佩。

1961 年教育法令公布后,发生了华文中学改制的大风暴,柔佛州原有10所华文中学,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有4所,即昔加末昔华中学、丰盛港培智中学、笨珍培群 中学及利丰港培华中学(后2所中学后来复办独中),形势极为严重,且谣言甚多,今日传某中学改制,明日也传某中学也步其后尘。为了防止政府对华文中学采取 《个别击破,全面消灭》的策略,于是白校长配合苏木有董事长,在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会议上,大声疾呼同道们,坚守原则、团结一致,绝对不妥协改制,州内 的华文中学(除了已改制外),都不接受改制,自力更生,成为华文独中,使柔佛州成为华教堡垒区。
白校长,个子不高大,却有一副天生的硬骨头,对维护民族教育,始终站稳立场,矢志不渝。其为人处世,具有高风亮节的情操,不恋钱财,具备了读书人的气质。有关这点,我们可从以下2点看出:
1. 当年南洋大学有意以比华中校长较高的薪俸礼聘他担任讲师,教授英文作为第2语文的教学法,但是他选择继续留在华中(白校长在1963年与1964年间,应聘担任南洋大学外语系兼课讲师,教授英文作为第二语文教学法。星期六赴新,星期日回返);
2. 我国政府在60年代初期,曾献议以高薪聘请白校长到教育部,担任高级督学的官职,也一样遭到白校长一口拒绝。更难能可贵的是白校长每月从其菲薄的薪俸中,自动扣出50元充作学校的经费,颇有前校长严博士的风范,显示他是一位热爱民族教育和不贪图名利富贵的教育家。

1997年华教节,林连玉基金颁送《林连玉精神奖》给白纯瑜校长,表扬他坚持母语教育,反对华文中学改制,并在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与吊销教师注册证的时候,临危受命,出任教总副主席,站稳立场,维护华教。

2003年4月26日,一代教育家白纯瑜校长在新加坡与世长辞,享寿82岁。

五校董事会执行秘书–庄松爱